采矿工程舰的高效运作依赖于合理的战术搭配与舰队配置。工程舰分为小型(X、中型(X和大型(X20)三类,其采矿效率与仓储容量随型号提升而显著增强。小型工程舰适合初期低等级矿区,而中型和大型工程舰则能应对更高等级资源点。提升采矿效率的核心在于优化工程舰的编组方式,通常建议将工程舰与AC721运输舰搭配,后者能大幅增加仓储容量,减少往返频率,从而节省时间成本。
工程舰的升级加点策略直接影响采矿效率。优先强化开采速度和曲率引擎是关键,前者直接提升单位时间采集量,后者缩短航行时间。X8型工程舰建议优先点1级开采速度和1级曲率速度,X10型可点2级开采速度,而X20型则需优先满级开采速度。仓储系统的升级虽能缓解运输压力,但相较于开采速度的收益较低,通常作为次要加点目标。技术值的分配需根据实际采矿需求灵活调整,确保工程舰在资源点与基地间的移动效率最大化。
采矿平台的运用是中期提升效率的重要战术。初级采矿平台仅提供基础效率加成,而中级平台可降低资源点开采等级要求,并允许两队工程舰同时作业。高级采矿平台能实现资源直输功能,免除工程舰返回基地的步骤。平台选址需覆盖高密度矿区,通常选择2×2范围内包含多片金属、晶体矿的位置。建造时需预留工程舰执行部署任务,并确保资源储备充足以支撑平台运作。
分舰队功能为采矿战术提供更高阶的灵活性。将工程舰部署为分舰队后,可依托前哨站或采矿平台作为母港,减少主基地指挥值占用。分舰队能自主防御建筑袭击,同时支持多线采矿操作。但需注意分舰队撤回或增援均消耗策略值,因此编组前需合理规划舰船构成,避免资源浪费。分舰队的防御能力可通过搭配防御型战舰提升,确保在敌对势力干扰下维持稳定采集。
资源区的选择与长期规划同样影响采矿战术的可持续性。理想矿区应包含至少4片金属矿、3片晶体矿和2片重氢矿,以满足不同阶段的建设需求。金属矿是前期升级的核心资源,而晶体与重氢在中后期舰船生产中消耗剧增。采矿过程中需动态监控资源储备,通过贸易系统调剂余缺,避免单一资源过剩或短缺。定期迁移基地至富矿区域能显著降低运输时间成本,但需评估迁移后的安全性与联盟关系。
通过科学编组与资源调配,玩家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采矿效率的阶梯式提升,为舰队扩张与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。